標 題 | 作 者 |
---|---|
【線上癲癇教室視訊專欄1】111.11.23「線上癲癇教室」與談人:劉祐岑醫師 | 協會 |
【線上癲癇教室視訊專欄2】111.11.30「線上癲癇教室」與談人:蔡育泰醫師 | 協會 |
【會員投稿1】綻放堅強的野草 | 陳咏織 |
【會員投稿2】人生,癲而不巔 | 李詩敏 |
《答覆讀者來函Q & A》 | 秘書處 |
【活動公告1】第28屆癲癇朋友繪畫比賽暨踏青活動 | 秘書處 |
【活動公告2】《線上認識癲癇》專題視訊演講 | 秘書處 |
【活動公告3】112年人際關係成長團體 | 秘書處 |
【協會相關會務與活動報告】 | 秘書處 |
《全國各相關團體活動報導》 | 秘書處 |
◎感謝專欄◎ | 秘書處 |
協會
111.11.23「線上癲癇教室」
與談人:周玉芳大使、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劉祐岑醫師
本次內容要點:日本腦炎所引發的癲癇、癲癇腦部手術、發作次數影響記憶、服用癲癇藥產生抗藥性、天氣變化是癲癇發作誘因、吃藥次數、造成癲癇的病因、發作時協助
Q:請問日本腦炎所引發的癲癇,為什麼有些人在日本腦炎過後,沒有癲癇?
A:腦炎當然是有可能引發癲癇,理論上癲癇是一個腦部放電的疾病,腦炎會影響腦部功能而引起癲癇。第一個是腦炎影響的程度,若是嚴重到合併高燒或者意識不清,引發癲癇的危險性會比較高;第二個是病人本身的條件,比方說你是小孩子或者你是年紀很大的老人,或是三四十歲沒什麼慢性疾病的人,風險也會不同。如果免疫力比較差、或是年紀很小的小孩子,整個腦部還沒發育完成,都可能比較容易在腦炎之後就會有癲癇。再來就是影響的區域,理論上整個腦部發炎都可能引起癲癇,但因個人差異,某些特定區域的影響可能更容易導致癲癇。所以,在台灣的醫療水準下,大部分感染在治療後都有機會達到無後遺症的效果。但也不要因為感染後有癲癇,就代表自己比別人特別有問題。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個絕對的條件就一定會得到癲癇。總之,感染的嚴重程度,健康的狀態或者是年紀比較大的狀態,可能都會有影響的。
Q:請問在什麼狀況下會建議癲癇病友腦部開刀?開刀完以後我還要不要繼續服藥?
A:整個來講癲癇的原因有很多,但據估計60%到70%的病例,也就是10個裡面大概有7個病人,他是可以透過好好吃藥就能控制他的癲癇,所以大部分病人只要透過正確而且規律的服藥,就可以控制他的癲癇,也就是不用考慮開刀。那什麼情況須開刀?第一是當病人多種藥物治療仍無法控制癲癇發作,第二就是找到能夠切除的放電點,什麼叫做能夠切除?就是切除完後不會影響到手腳無力或者造成嚴重神經功能的損失。現在我們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去做檢查,包括核磁共振、正子攝影、還有腦波的監測,協助在腦子裡面找到固定的放電點,也就是說,每次都是從這邊放電,而這個放電點無法用吃藥控制,而且又是可以切除,醫師可能會建議你考慮開刀,所以開刀前都要做很多的評估檢查,因為腦子是不是可以切除,要經過很詳細的檢查,也有人他的放電點不固定,有時候左邊有時候右邊,總不能左右兩邊都切除掉,這種情況就不適合開刀。不適合開刀也不要難過,還有迷走神經的刺激術等其他的方式,你跟醫師好好討論。大部分的病人開刀完還是要吃藥的,但是在手術後,有機會減少每天的藥量。整個來講,大部分病人還是透過藥物可以控制下來;需要手術的病人,就是吃藥控制不下來的,大概20%到30%。如果你的醫生幫你做過檢查,你的腦部核磁共振沒有什麼結構的問題,腦波基本上背景波都很好,這類的良性癲癇其實就不用考慮開刀,反而是藥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。
如果你不確定的話,第一個是要跟醫生討論藥物是不是已經真的不能夠控制了,第二個的話可以做評估,評估什麼是最好的治療,還有迷走神經刺激術或是超音波都可以納入考慮。
Q:請問癲癇發作次數太多,尤其是大發作,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?
A:我們常跟病人說癲癇的控制很重要,因為每一次的發作,對腦部還是一個傷害,尤其是大發作。你是擔心吃藥的副作用?還是擔心發作?我們一定要優先控制發作,吃藥有不舒服沒關係,只要跟醫生討論,現在有很多種的癲癇藥物可以選擇與調整,但不要因為擔心副作用而不吃藥,因為每次的發作,即使是局部發作還是會對我們的腦部功能有傷害。常聽到病友覺得注意力跟記憶力沒有以前好,確實如此,發作得很頻繁就會影響到記憶力,這也是為什麼對於癲癇病友會有一種「笨笨呆呆」的刻板印象,其實是因為以前很多癲癇病友沒有辦法把發作控制好,所以大部分的病人把癲癇控制好之後,你就是個正常人,就像是糖尿病、高血壓這些慢性病,吃藥把血壓控制好,就有正常生活,吃癲癇藥也是如此,大部分的良性癲癇病患就是這樣,吃藥讓自己不發作,就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的。
Q:請問,吃藥一段時間後,會有抗藥性嗎?要換藥嗎?
A:因為癲癇的病因很多,小孩子、大人跟老人原因也不太一樣,良性癲癇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稱呼,一般我們指的就是腦子沒有長什麼東西,沒有中風、沒有破壞,腦部本身的構造是正常的,還有,當沒有發作的時候,腦波記錄是正常的,基本上就是正常腦功能的狀況。現在藥物的選擇蠻多的,所謂抗藥性,是吃久了藥效漸漸降低,需提高藥量才有療效,事實上大部分的癲癇藥物是可以安全地長期服用,只是有一些少數的藥物,我們可能做為階段性的調整,所以要看他是使用哪一類的藥物?大概每六個月以上沒有發作,是有一點空間可以再來調整劑量和組合,所以不用急著自己減藥,至於抗藥性,就要看他的藥物組合裡有沒有一些可能是短期用來加強用的,或是因藥物副作用感到身體不舒服,或是醫師覺得有調整的需要。確實有一些癲癇的病因是比較複雜的,我們還是有少數20%到30%我們所謂藥物頑治型癲癇,不容易控制,所以他的醫師應該再幫他安排進一步的檢查。
Q:請問天氣的變化會不會是癲癇發作的誘因?
A:對某些病人是有可能,尤其有些病人在溫差比較大的時候,也許是間接的,因為癲癇本來就容易被感冒所誘發,然後他在溫差變化的時候容易感冒或者是身體疲倦,或者是睡不好,少數有一些特殊的癲癇型態,當體溫比較高的時候容易發作,所以對某些人而言,溫差的變化和天氣的變化可能是癲癇發作的誘因。更多時候是間接影響,很多病人因為溫度變化,睡眠不好或者是頭痛,或者是容易身體疲勞,間接的導致他的癲癇發作,這個可能是比較常見的。天氣的變化直接誘發癲癇是少數人,大部分我覺得是因為其它的生活習慣改變所導致。
Q:請問癲癇藥一天分兩次吃和三次吃有什麼差別?
A:這其實是看你吃什麼藥?我們的藥物有短效的也有長效的,如果可以的話,我們最理想當然希望給你一天吃一次的長效型的藥物,但是有些人服用長效型藥物後會頭暈或者是嗜睡,我們可能會變成短效型藥物。再來就是要看你的癲癇型態對什麼藥有效,再看這個藥它本身藥物作用的時間,比方說藥效能夠持續8到12小時,就可以吃兩次或三次,那你要吃兩次還是吃三次呢?第一個看控制的好不好?控制的比較不好的,那醫師可能會要你照三餐吃比較保險一點點,控制的好一點我們當然希望讓病人少吃一次藥;也有的病人他喜歡很規律的一天分三次吃,或者他每次劑量高一點反而會比較頭暈、不舒服的時候,我們就是拆開來一天吃三次,每次可以吃少一點,這樣他比較可以接受。藥物有基本的一定給的次數跟劑量才能達到療效,但是還是看病人自己能夠接受的一個劑量的範圍,前提是這個吃法要能夠控制你的癲癇才最重要。
Q:請問有什麼的病因會造成我們癲癇症狀呢?
A:從小孩子新生兒到青少年到大人到老人原因是相當的多,我先講年紀比較大的病人,比較常見是中風的關係,因為中風或傷到一部分的腦部,這個地方變成放電的來源,所以大人比較多是局部的腦部放電;如果是小孩子的話有一些是因為他的腦部發育的問題,這些小朋友比較辛苦,他們的大部分都是比較嚴重的發作,合併一些其他發育的一個異常,這些新生兒童時期的病有一些是基因變異造成的,不一定是遺傳,但是這些小朋友會比較辛苦一點點。其實還有一塊我們是沒有明確的解釋,就是核磁共振看起來很好,腦波其實不發作也很好,但仍無法明確解釋為何會發生癲癇。但是這些相對良性的癲癇,有些專家認為可能有些是因為未知的共同基因背景造成的,確實還有一小塊我們不知道。所以癲癇的原因很多,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吃的藥都不一樣,因為每個人原因不一樣,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也會不一樣,大家差異是非常大的。
Q:請問生活中遇到癲癇病患的發作時,如何正確給予協助?
A: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,比較危險緊急的就是那種會大發作抽搐的這一種,第一個最重要的是如果旁邊有容易撞到會受傷的物品,要先幫忙移開,不要讓發作病患去撞到這些容易受傷的東西;第二個就是不需要去抓他、更不要拿東西去塞他的嘴巴。大部分的癲癇發作在五分鐘之內就會停下來,如果比較危急會嘴唇發黑、口吐白沫這種狀況,發作完盡量不要讓患者後躺,而是讓他稍微側躺,這樣有助於保持呼吸道暢通。五分鐘之內就停下來的這一種,你只要保護他不要去撞到就好了。如果不是抽搐的那一種病人,有時候他可能稍微失神或恍神一下,他在發作完畢後,你會發現剛剛你跟他講的話他不知情,或者是他手上正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他停下來,這時候要告訴他說你現在發作了,要讓病人知道,我們鼓勵患者記錄癲癇日記,每天記錄癲癇發作的次數,下次跟醫生討論他發作比較多是哪一種型態的。所以比較危急的大發作,就是如果超過五分鐘還是在發作,就要趕快送醫院治療,過程中一樣也是注意他嘴巴,最主要就是有沒有缺氧這件事情,讓他維持一個側躺的姿勢,不要讓他整個頭往後倒,這大概就是緊急發作時最需要注意的問題。其他的小發作如果還是有發作,就是學習詳細的記錄,然後再看各種藥物的反應,因為有詳細的記錄,醫生根據這些記錄來調藥效果會更好一點,還有當時發作的原因是剛好有發燒、熬夜、忘記吃藥或是吃了什麼等等,這些都是提供醫生在調藥的一個參考。台灣癲癇醫學會網頁上有急救的須知,大家可以上去看更完整的一個說明。
癲癇大使 陳咏織
生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?我曾經怨天尤人,為什麼從我有記憶開始,總是經常待在醫院裡。曾經也認為癲癇會跟隨著我一輩子,也曾經一度對自己人生感到質疑、想要放棄,甚至還有自殘的行為,當時真的無法化解種種不滿的情緒。
小時候我沒有什麼朋友,唯一最了解我的就是我的雙胞胎姊姊,幸好有她,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,讓我知道我不是那麼的特殊。因為癲癇,我失去很多東西,沒擁有一般人的童年,我沒有正常的體育課、正常的人際關係、正常的童年回憶,甚至我連校外教學的權利都沒有。
在班上,我一直是老師頭痛的學生,老師為了避免我常常發作所造成麻煩,所以採用特殊的做法。我記得在小學五年級時轉到體育班的班級,每次班上同學要外出參加比賽時,我只能留在教室自修或者請假休息,老師不敢要求我,同學們也把我視為怪胎。
從我有記憶以來,直到高一之前,我幾乎沒有真正深交的同學,有的就是同學滿滿的霸凌。然而,從高二開始,我開始認識一群相對成熟懂事的同學,或許是因為就讀夜間部的關係,班上的同學大多來自單親家庭,大部分的同學為生活奔波,因此對霸凌行為不感興趣。後來我才明白,原來同學是可以一起分享快樂、一起分擔解憂。逐漸地,我與他們建立起真正的友誼,開始體驗到友情的溫暖和支持。
長大後,工作上屢屢碰壁,每份工作總是在努力了許久之後,然後被狠狠地打擊,告訴妳不用來上班,這樣的情況讓我對未來感到恐慌和不安。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,與他人一同學習時,我總是比別人更加認真投入;在工作中,我也致力於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。然而,往往被拒絕並不是因為我的能力不足,而是因為我患有癲癇。
我出生的環境並沒有很好,一直以來都只能靠我自己,包括就業,到自己的創業。現在我擁有一間自己的公司,這些成就都是我一步步累積的努力和打拚的結果,這些成就證明我的能力,讓別人可以看到我。曾經因為癲癇,讓我受盡屈辱,身上傷痕累累;又因為癲癇讓我變得堅強茁壯,但是命運一次又一次打擊我,去年發現我患有紅斑性狼瘡,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雖然這些疾病讓我有機會接受美國的特效藥物治療,但我不知道到底是該開心還是不開心?我知道上天又對我開了一個玩笑,但是我知道,我一樣會度過,一樣會努力的活下去,儘管我活著如渺小的螻蟻,但是我會是一株無法被摧毀的野草,我會擺脫內心那些不重要的小劇場,專注於追求我的目標,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。
癲癇大使 李詩敏
我與癲癇症共存,如何去面對?是我有癲癇,並不是癲癇擁有我,而我將「他」當作我的朋友,在癲癇出現時,「他」是在提醒我當下的挑戰難關,如何去面對。
「計畫趕不上變化!」這句名言深深觸動了我,因為我有很深的體會。那時候,我是一名念護理系的學生,原本計畫畢業後走向臨床工作,可以輪三班照護病人。雖然這份工作辛苦,但我並不害怕,我非常期待成為一名白衣天使。另外,我是東部花蓮人,原本計畫前往北部闖一闖,之後出國深造。然而,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意料,帶給我從未預見的轉變!
那年我依稀還記得,有段時間我的思緒常飄向遠方,無法集中,因為腦中有另外的聲音出現,我回過頭努力回想腦中出現的話,卻什麼都記不得,當時這樣的情況一再發生,我終於鼓起勇氣,去尋求身心醫學科的協助,當時的診斷是焦慮。其實我有思慮過,無論是在課業上或是未來規劃等等,都給自己很大的壓力,沒想到真正的病因直到後來才揭曉。
我決定讓自己放鬆,環島一個月,其中包括進修課程、參加社團活動、到各地訪友觀光……,回家那一刻,只覺累到身體不是自己;那天晚上,母親察覺有不對勁的聲音從我房間發出來,趕緊上樓查看,卻發現我全身抽搐、口吐白沫。她急忙將我送往醫院急診室。印象中,恢復意識,狀況較好後,醫師就說可以出院,但是一回家,又大發作,失去意識。
第二天在神經科門診,醫師第一次診斷我患有「癲癇」時,我第一反應是「不可能吧!」。在經過更詳細的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後,醫師解釋病因,在我左腦顳葉處有一小囊泡,但內部只有正常的腦脊髓液,這是我從小就有的。然而,為何此時才會引發不正常的放電,仍然成謎。有護理背景的我仍然問:我可以不要吃藥嗎?其實我都知道治療方式,醫師立即回我「不行!」,再跟我解釋先用藥物控制、預防,並給我一本小冊子,要記下之後發作的頻率、次數及情況。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的日子,為什麼是我?當時我含淚看著依然蔚藍的天空,意識到在診斷後,一切都已不同。我深知必須先好好照顧自己,再去思考未來。
回到學校後,很多事情變得很不一樣,我努力跟同學們一樣過著日常生活;可是,課業和實習的壓力讓我承受著巨大的負擔,在學校裡又再次大發作幾次,以前因為參加服務性社團而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,如今卻因發作次數增多而經常頻繁地送往醫院,變成另一種「風雲人物」。還記得過去,在念護理時在醫院實習的日子,明明昨天我還是推著病人送急診的護生,可是今天卻是我自己發作後,意識恢復時已經躺在病床上。不過,我由衷地感謝我周遭的同學和老師,因為就讀護理的關係,他們都非常照顧和陪伴著我。也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,尤其是母親,她一直陪伴我走過各種不安定的時期。她告訴我,我們是一起成長的,這句話深深感動了我。就在我努力完成學業的當下,我所就診的醫院給了我另一道曙光。
「妳願意開刀嗎?」
是的,正如前面所述,我主要發病的原因是因為左腦顳葉處囊泡,醫師評估後表示,透過手術可以解決這個病因,但是開刀有一定的風險,顳葉是與記憶相關的區域,最大的風險是可能會影響我的記憶能力。
「Yes!我願意!」這是我的答案,我明白開刀有一定的風險,但我也知道這是給我一個挑戰的機會!
開刀完,症狀明顯差異很多,大發作都不再發生,小發作也明顯減少,只是偶而還是會,但是放電的位置有所不同,所以我需要持續服藥追蹤治療。這是我人生的另一個適應期,要努力說服自己好好休養,因為我習慣了忙碌生活,需要慢慢調整腳步。我選擇去做瑜珈,讓我找到身心靈之間的平衡,緩和不安的情緒,並調整自己的氣息。在傷口癒合後,我選擇游泳,與水之間的波動平衡,是我想要達成的目標。最近我開始戀上騎單車,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,這讓我心情壓力得到舒緩。在每次運動完,可以讓自己身體慢慢復原,精神越來越好。
在休養半年後,我告訴自己「找工作時間到了!」。我曾做過實驗室助理,但發現太緊張而無法完成工作;也曾擔任教授的研究助理,漸漸發現自己更渴望回到醫院,回到自己的本行。在醫院面試時,我非常直接誠實地告知我的病史,以及必須保持正常作息的需求。因此,我無法走臨床、輪三班,最終被分配到門診護士的部門。後來,在人事調整下,我獲得了「糖尿病衛教護理師」這個工作機會。儘管這個職位與我在發病前所規劃的人生有所不同,但我知道要去珍惜和努力。
在回顧過去的種種變化中,我發現事情的進展真的是急不得的,需要慢慢來。有時候,我們可能會急於求成,但唯有放慢腳步,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事情的優缺點。就像我在工作中衛教糖尿病患者或住院病人時,他們可能會一直感到困惑和抱怨血糖值降不下來。因為我自己也是其他疾病的「病友」,就直接以我的經驗與他們分享,教導他們如好好控制病情,好好把握當下。
很幸運地我遇到人生另一半,我們一同經歷了戀愛、結婚、生小孩的過程,中間有著很多崎嶇,但是我們堅持一同走過,成就現在幸福的家庭。如今,我換了工作,成為一位全職媽媽,這讓我能夠全心全意地照顧家人,見證孩子們的成長。
就算失望,不能絕望,因為我在這裡感受到希望。我真的很榮幸也很開心,因為協會安排,有多次機會可以將自身所學經驗分享給他人。協會在西元2006年開始培訓癲癇大使,多次在醫院、病友會、學校……進行癲癇衛教。去年舉辦「線上癲癇教室」視訊演講,今年舉辦「線上認識癲癇」視訊演講,歡迎大家線上參與!
我的座右銘是:「最浪費的一天,是你不曾笑過的那一天」,所以Keep Smiling是我必備的,保持一顆樂觀的心,把自己所學所知,帶給更多所需要的人。祝大家一定要幸福唷!
秘書處
乖乖生網站留言詢問【主旨:癲癇重積狀態】我想請問,我是一名醫護類學生,我身邊有位癲癇朋友,他最近壓力很大,常常反應神經緊繃很痛苦,他也因為工作忙碌而不能睡覺,所以不敢吃醫生所開立的藥,至今快三個月,最近觀察他發現他好像肩膀一直有微微的抖動,手部動作看起來很僵硬,他也說感覺動作都變慢了,記憶力也不如以往,這會是癲癇重積的狀態嗎?他小時候有,後來家裡讓他停藥,前兩年左右復發,想尋求解答,謝謝!
答:想要問的問題是目前這狀況是癲癇重積嗎?癲癇重積是一種急症,因爲有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!碰到癲癇重積大概都已經送急診了!癲癇重積主要有三種:第一種是大發作癲癇重積,意識昏迷伴有四肢抽動。第二種是部份發作癲癇重積,有失去意識型和局部動作或感覺器官型。第三種是小發作癲癇重積。
以症候來說,所問問題中的觀察,是否有局部持續抽動,是否傳遞到附近肢體,是否意識有影響、部位、時間持續性,及其抽動的樣子都是判斷很重要的因素,沒有很完整的描述,是否是癲癇發作並不清楚,是否是癲癇重積當然就更難判斷。
以癲癇重積的誘發因子而言,突然的停藥、發燒、嚴重失眠都是誘發癲癇重積的因素,這些在日常照顧都要加以注意。
賴向榮醫師答覆
陳先生網站留言詢問【主旨:有癲癇病史可以當船員嗎?】小時候只發生過一次癲癇,後續就沒發作了,請問有癲癇病史可以當船員嗎?
答:陳先生,你好。關於當船員,如果癲癇確實只有一次發作而已,在診斷上就不應該稱為患有癲癇,應該可以當船員。不過你有繼續找神經專科醫師進一步做判斷嗎?有確認你真的都沒有再發作?這一點是必須確認的。
為了你自己的安全,以及你所要去當船員的那個團隊的安全,建議你進一步找神經專科醫師的醫院,確定你沒有再癲癇發作是有必要的!祝 你事業一切順利!
施茂雄醫師答覆
靜網站留言詢問【主旨:適合再生產嗎?】您好!請問一下,現在懷孕中,目前胎兒已經20週,之後再懷一胎還合適嗎?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?
答:我覺得每一胎的懷孕情況都是獨立的。懷孕第一胎萬一過程不順利(例如癲癇發作變多),不見得下一胎也會遇到類似情況;反之亦如此。
除非是某些特定型態的癲癇症(會因為懷孕、荷爾蒙變化導致頻繁發作、甚至危及母體生命),或是因為媽媽罹患某些遺傳性疾病而導致小孩有較高的異常機率,否則每位癲癇女性朋友都擁有懷孕生小孩的權利。
所以把每一胎都當作獨立事件吧!規律的產檢,規則的服用抗癲癇藥物,然後告訴妳的婦產科醫師/ 神經科醫師關於妳的狀況。相信絕大多數的懷孕都能順利而平安。
謝向堯醫師答覆
秘書處
臺北市立動物園歷史悠久,是臺灣唯一有百年歷史的動物園,是大家體驗自然、認識野生動物的好去處!位在木柵郊區的貓空,處在台北盆地的邊緣,是遠眺台北的絕佳地點。協會舉辦「臺北市立動物園、貓空一日遊」,鼓勵癲癇朋友走出戶外,享受豐富人文歷史及自然生態景觀!
畫作收件日期:112年9∕16~10∕20 (以郵戳為憑)
主辦單位: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補助單位:台北市政府社會局
費用包含門票、動物園「園內遊客列車」車票、纜車、午餐、保險費等,限40人(人數額滿即不接受報名)。
請洽林小姐
社會大眾組。
或綜合應用皆可。
http://www.epilepsyorg.org.tw/ 下載。
(二) 填寫報名表所有欄位資料,並將報名表黏貼於作品背面。
(三) 參賽作品請於112年10月20日前(以郵戳為憑)郵寄至:
「105台北市敦化北路155巷66弄41號B1 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收」。
或會刊,並以專函通知得獎者。
(1) 特優獎:1名,頒發獎金10,000元,獎狀乙只。
(1) 第一名:每組1名,頒發獎金3,000元,獎狀乙只。
(2) 第二名:每組1名,頒發獎金2,000元,獎狀乙只。
(3) 第三名:每組1名,頒發獎金1,000元,獎狀乙只。
(4) 佳 作:每組2名,頒發獎金500元,獎狀乙只。
(二) 特別獎:為鼓勵優秀傑出作品,暫定特別獎1名,頒發獎狀乙只。
展覽或印製成各式衛教資料之相關印刷成品,得獎者不得提出異議。
(二) 為鼓勵其他參賽者之參與意願,於前三屆比賽曾獲得「第一名」者,本次參賽僅提供「第二名」以下之獲獎資格,敬請見諒。
(三) 參賽作品不得抄襲,若涉及抄襲之相關罰則,由參賽者自行負責。
時 間 |
內 容 |
09:00 |
臺北市立動物園門口集合 |
09:00~09:30 |
購票、入園 |
09:30~10:50 | 【亞洲熱帶雨林區、室內穿山甲館】導覽解說 |
10:50~11:20 | 【列車總站】集合搭「園內遊客列車」,【鳥園】站下車 |
11:20~12:00 | 參觀【企鵝館】 |
12:00~12:40 | 【動物園南站】集合,搭纜車,【貓空站】下車 |
12:40~14:30 | 【貓空站】下車,步行10分鐘到【貓空正大休閒茶園】午餐 |
14:30~15:30 | 樟湖步道 |
15:30~ | 【貓空站】集合,搭纜車到【動物園站】下車,返回甜蜜的家 |
●請自備口罩、水壺、雨傘,請著輕便服裝。 |
秘書處
協會在7~9月每周三20:00~21:00舉辦《線上認識癲癇》的專題視訊演講,每場邀請醫師線上演講,演講後進行20~30分鐘「Q&A單元」。歡迎大家踴躍參加!
場次 |
日期 |
專題 |
主講人 |
場次 |
日期 |
專題 |
主講人 |
5 |
112年8月2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洪爾君大使 |
癲癇發作的誘發因素 |
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 腦功能暨癲癇科 助理教授 曾偉恩醫師 |
|
112年9月6日 |
暫停一次 |
出席國際癲癇會議 |
6 |
112年8月9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周玉芬大使 |
癲癇的藥物治療、抗癲癇藥的副作用 |
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 腦功能暨癲癇科 副教授 林秀娜醫師 |
10 |
112年9月13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周玉芳大使 |
癲癇與謀職就業 |
台中澄清醫院副院長 謝良博助理教授級醫師 |
7 |
112年8月16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陳咏濰大使 |
癲癇的診斷 |
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/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 講師 施彥丞醫師 |
11 |
112年9月20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李詩敏大使 |
癲癇的娛樂休閒、癲癇的家庭生活 |
長庚科技大學 陳秀芳助理教授 |
8 |
112年8月23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王紹宏大使 |
癲癇可以外科治療嗎? |
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 腦功能暨癲癇 科主任 鄭美雲助理教授級醫師 |
12 |
112年9月27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陳美華大使 |
癲癇的飲食 |
成大醫院神經部 特聘專家醫師蔡景仁 |
9 |
112年8月30日 20:00~21:00 主持人:李詩敏大使 |
癲癇的預後 |
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 腦功能暨癲癇 江星逸醫師 |
|
|
|
|
活動平台:透過Google Meet會議連結https://meet.google.com/tdf-kjyp-iqe或輸入會議代碼(tdf-kjyp-iqe)
秘書處
累積人際互動的經驗,增進自我認識和人際關係的成長。歡迎您來參加!
報名成長團體學員與老師,如有發燒(額溫 ≧ 37.5℃)、咳嗽、呼吸道感染、肺部感染疑慮者,請配合留在家中或就醫,勿到場上課。
活動日期:112年9月12日~11月14日,每周二18:30~21:00,總計8周,
上課總時數共20小時
上課日期:9/12、9/19、9/26、10/3、10/17、10/31、11/7、11/14
報名截止日期:112年8月31日 活動地點:台北市敦化北路155巷66弄41號B1
參加資格及人數:癲癇朋友及家屬,限8人(癲癇朋友優先)
報名費用:免費(需繳交500元保證金,全程出席7次以上即可全額退還。)
報名方式:電話02-2514-9682 傳真02-2514-9687 E-mail: taiwan.epilepsy@gmail.com
主辦單位: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
補助單位:台北市政府社會局、台北市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補助
姓 名 |
|
性 別 |
□男 □女 |
出生日期 |
|
是否有身障手冊 |
□是 □否 |
身份證字號 |
|
身 分 別 |
□癲癇朋友 □家屬 |
聯絡地址 |
|
聯絡\行動電話 |
|
對團體的期待 |
|
秘書處
秘書處
秘書處
下列為本期「會員通訊」出刊前,支持本協會之熱心人士捐款,在此特別表示謝意。 此外,如未收到本協會開立可節稅之正式收據者,請務必來函索取。(單位─台幣:元) |
(刊登名單以2023/05/25為準,其後收件者,將順延一期刊登,敬請參考與指正。) |
王育琇300、王湘晴200、任亦偉200、吳郭鳳2000、李依涵500、林月霞500、林木榮3000、林奕華500、林春吉2000、林雪瑱500、邱俊添500、姚招金600、施宜賢300、洪裕盛10000、胡意玲1000、崔耀仁600、張林峰蘭500、張梅香200、張淑琪500、張瑞英1000、莊舒媚1000、許文瓊1000、郭力銘1220、陳宗煒1000、陳芸萱500、陳㛄涵100、陳益銘1000、陳豐榮25、陸家龍3000、曾國諺200、黃俊銘500、黃威諭500、黃銘瑞500、楊誌雄3000、葉翠芸500、廖炳榮15000、劉銳哲6000、潘羣元700、蔡秉辰2000、蔣克培300、鄭時顯500、蕭惠今200、戴淑勤1000、謝良博700、謝春猛3000、謝國瑞2000、顏武男2000、羅錫堅3000 |
妙竹林素饍館客戶590、東隆興業(股)公司30000、新泰工業(股)公司2000 |
(刊登名單以2023/06/28為準,其後收件者,將順延一期刊登,敬請參考與指正。) |
王湘晴100、王雅婷400、任亦偉200、吳妙娟1000、吳奇爵50000、林奕華500、林雪瑱500、邱賢照500、施宜賢300、施明進3000、施鳳嬌1000、施懿真300、洪健明10000、張林峰蘭500、張梅香300、張淑琪500、許勝雄6000、郭力銘1220、陳民芬500、陳宗煒1000、陳㛄涵100、陸家龍3000、傅國,傅貴,蕭明芬300、曾國諺200、黃文志2000、黃俊銘500、黃威諭500、楊子瑩5000、潘羣元200、蔡秉辰1000、鄭明偉300、鄭時顯500、蕭惠今200、戴淑勤1000、謝良博1350、謝春猛6000、顏武男2000、蘇育進1000 |
妙竹林素饍館客戶729、新泰工業(股)公司1000 |
(刊登名單以2023/07/前為準,其後收件者,將順延一期刊登,敬請參考與指正。) |
方國臺6000、王湘晴200、王翩翩2000、呂坤全5000、周成家3000、林奕華500、林雪瑱500、邱雅玲600、施宜賢300、洪榮添10000、胡意玲1000、張瑞英1000、郭力銘1220、郭素梅600、陳君璽600、陳宗煒1000、陳錦圳1000、無名氏2000、黃文志1000、黃俊銘500、黃威諭500、楊子瑩5000、楊珮雯500、劉清華500、潘羣元200、鄭明偉300、鄭時顯500、蕭惠今200、顏武男2000 |
妙竹林素饍館客戶540、新泰工業(股)公司1000、聯忠實業(股)公司20000 |